張伯駒愛「詩鐘」,更愛「詩鐘」背後的人事掌故。更敢「詩鐘」以對聯的形式示人。 筆者藏有張伯駒行書他人的鐘聯,並旁加六行小字長跋。似乎他若欣賞一個人,就能不囿於世俗所見,頗有「雖千萬人,吾其往矣」的氣概。 該聯曰:「射虎斬蛟三害盡,房謀杜斷兩心同。
張伯駒與”中華第一帖”|張伯
我習書尤喜臨《平復帖》,它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典型書作, 各地分站
晚清民國以來貴族公子們雅好文藝的不少,可真成一代大家的不多,張伯駒先生堪謂座中豪英了,陳與義那闋《臨江仙》真像是為他作的,杏花疏影裏,吹笛到天明,真是儒雅蘊藉。最近內地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印行了一本《張伯駒集》,綢布面精裝,又是燙金字,又是壓花,貌似很用心了,可收到
張伯駒(1898-1982),字家騏,號叢碧,北洋軍閥元老張鎮芳之子,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表弟。書畫家,收藏 家,對戲曲,詩詞各方面都有登峰造極的水平,與張學良,溥侗,袁克文合稱民國四公子。一生致力收藏古董文物,為了不讓國寶流落國外,不惜傾盡家財 ,變買房產,甚至夫人的首飾,從
「這是李白的詩。」 「張伯駒 就藏有李白的真跡,叫《上陽臺帖》。他把這個帖送給了毛澤東。」 「你的羅伯伯(指羅隆基)不是常愛嘮叨『十年一覺揚州夢,贏得青樓薄倖名』么?這詩句是誰寫的
【即時文摘】張伯駒的「執著」(許禮平) | 即時 | 果籽 | …
圖片說明:稊園詩社於承澤園舉辦重三禊集(1951)前排左二張伯駒左三潘素(作者提供圖片) 近代「傻公子」該有兩個。一是早為公認的吳興劉承幹,「傻公子」三字,始見於魯迅給楊霽雲信中,那是敬意的 …
張伯駒發現了她的繪畫天分,從而請來名師大力栽培她。潘素21歲正式拜師朱德甫習花鳥畫,後又隨汪孟舒,陶心如,祁景西,張孟嘉等習畫,同時還跟夏仁虎學古文。在他的栽培下,昔日的野玫瑰蛻盡野性,成了一朵素心蘭。
馬 佳 今年是一代藝苑宗師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,全國各地都在隆重紀念他。張伯駒名頭很多,最重要的是「愛國文人」四字,這正合他生前一句
歴代漢詩評釈 湖村桂五十郎 商周の詩 漢朝の詩 魏及六朝の詩 唐朝の詩 宋朝の詩 金元の詩 明朝の詩 清朝の詩 目前出價 ¥ 3,000($846) 一色真理詩集「偽夢日記」美本 目前出價 ¥ 300($85) 商品資訊
張伯駒
張伯駒(1898年-1982年2月26日),本名家騏,字伯駒,以字行,別號叢碧,春遊主人,好好先生等,河南項城人,中國收藏家和書畫家,詩詞學家及京劇研究家。其生父為張錦芳(1872年–1942年),養父為清末直隸總督及河南都督張鎮芳,表叔爲袁世凱。
張伯駒(1898—1982年),原名張家騏,河南項城人。 雖然他頗工於詩詞書畫,對戲劇亦有研究,但最為世人所知的還是這位「民國公子」對收藏的
張伯駒愛「詩鐘」,更愛「詩鐘」背後的人事掌故。更敢「詩鐘」以對聯的形式示人。 筆者藏有張伯駒行書他人的鐘聯,並旁加六行小字長跋。似乎他若欣賞一個人,就能不囿於世俗所見,頗有「雖千萬人,吾其往矣」的氣概。 該聯曰:「射虎斬蛟三害盡,房謀杜斷兩心同。
張伯駒,民間收藏名家,為國寶「永存吾土」不惜奉獻身家性命。 1956年,張伯駒將所藏文化珍品悉數捐予故宮,吉林博物館。 故宮博物院的頂級
文學作品介紹
張伯駒 續洪憲紀事詩補注 (五) 續洪憲紀事詩補注 四十一 但思何以利吾身,朋友交情豈有真。三變識時君子事,倒皇人是保皇人。 王祖同,先父任河南都督時為民政廳長,與陸榮廷有舊交。洪憲中,項城任為廣西巡按使,蓋對陸事羈縻也。馮國璋密電陸
張伯駒先生和他朋友們的一生濃縮了中國近現代的風雲變幻。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守護著中國的傳統文化,併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在文化史上,他們留給後人的既有無法企及的物質上的輝煌,也有令人高山仰止的精神財富。
· PDF 檔案張伯駒令家人 絕對不能動用藏品。事態僵持八個月,張伯駒 不怕「撕票」的凌雲正氣終令綁匪妥協,300 萬贖金降至40萬,經全家多方籌借他才獲 救。時人讚他是「寧死魔窟,決不許變賣家 藏」一代奇人。出身富貴的張伯駒,生活上卻很簡樸,拒絕 奢華。
1956年,張伯駒,潘素夫婦將包括陸機《平復帖》,杜牧《張好好詩》,范仲淹《道服贊》,蔡襄《自書詩》,黃庭堅《諸上座帖》在內的八件書法
張伯駒:一生半在春遊中
張伯駒(1898—1982),原名張家騏,字叢碧,河南項城人。著名的古書畫收藏鑒賞家,詩詞學家,京劇藝術研究專家。因收藏有隋展子虔《遊春圖》卷,唐杜牧《張好好詩》卷,故別號“遊春主人”“好好先生”。一生的主要收藏著錄於自撰的《叢碧書畫錄》中。
故宮目前收藏張伯駒舊藏文物20多件,本次展出重量級真跡5件,分別是:唐李白《上陽臺帖》卷,宋代蔡襄《自書詩》卷,宋代吳琚《雜詩帖》卷,明代唐寅《孟蜀宮妓圖》軸,清代樊圻《柳村漁樂圖卷》。
「這是李白的詩。」 「張伯駒 就藏有李白的真跡,叫《上陽臺帖》。他把這個帖送給了毛澤東。」 「你的羅伯伯(指羅隆基)不是常愛嘮叨『十年一覺揚州夢,贏得青樓薄倖名』么?這詩句是誰寫的
張伯駒先生和他朋友們的一生濃縮了中國近現代的風雲變幻。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守護著中國的傳統文化,併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在文化史上,他們留給後人的既有無法企及的物質上的輝煌,也有令人高山仰止的精神財富。
張伯駒牛棚雜記
張伯駒 你是舊文人,難免性情孤僻,新事物知道又少或為人所不諒。你的一生所藏的書法精品都捐給國家了,你還會反黨嗎?我同他們說給你改一改好了。 陳毅 編者簡介: 榮宏君,畫家,文化學者,1973年生於山東曹縣。 現任職務: 全國青聯常委
張伯駒(1898―1982年),原名張家騏,河南項城人。雖然他頗工於詩詞書畫,對戲劇亦有研究,但最為世人所知的還是這位“民國公子”對收藏的癡迷。由於其所藏法書名畫甚眾,多為曠世絕品,張伯駒也被讚為“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”。
張伯駒確實是個好苗子,七歲入私塾,九歲就能寫詩,大家都稱他“神童”。由於張鎮芳與袁世凱非同一般的關係,張伯駒自幼也常有機會與袁家接觸,後來還曾與袁世凱的幾個兒子同在英國人辦的一所書院讀書。